公事包裡不要放衛生紙:從A到A+的職場禮儀聖經評鑑開箱
博客來
公事包裡到底要不要放衛生紙?
要是你說:當然會放啊!這還用問!
小心!你只是和職場上絕大多數的人差不多;
要是你說:看要怎麼放才高明,才有風範,
就是給了自己脫穎而出的美好機會!
許多年前,作者茱蒂斯.博曼在波士頓一間大型銀行與總裁開會。
出席這場會議是個機會,她知道這是個測試,而且會被人評價。
會議中,她穿著經典藏青色西裝、高級棉質白襯衫和絲質Brooks Brothers領帶、典雅的包鞋、小皮包。
她告訴自己……必須表現出專業的樣子,必須完美。
正當一切都準備就緒……。
博曼把公事包放在地上,但是忘了扣起來。
在緊湊的會議過程中,博曼坐在椅子上動了一下。公事包倒了,從裡面滾出一大罐髮膠(當年還沒有小罐裝)。
那個大罐子一路滾到會議室地板的正中間。
博客來網路書局她感覺真是丟?臉?死?了!
博曼女士強烈提醒各位,請從她超級丟臉的經驗中學會教訓──
不要在公事包放個人或衛生用品,
除非你鎖得牢緊!
這本書討論的不是「細節」,而是能讓你脫穎而出的「致勝關鍵」!
只要比別人更高明一點,你就有脫穎而出的亮點。
這些情境都可能在你的事業生涯中出現,該怎麼做才是高明的做法?
博客來書店Q:只剩最後一張名片了,而且有點受損?要遞給客戶嗎?
?
博客來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一般做法:遞出名片的同時道歉,因為我可不想錯過好機會。
?
高明做法:名片代表我們的「人生」,用破損的名片倒不如沒有名片。向對方要名片,之後用個人信紙寄信給對方。
?
Q:如何在會議中回覆緊急的手機簡訊?
?
一般做法:在別人面前收發簡訊。沒辦法,這也是不得已的。
?
高明做法:只有在「雙方都同意」的情況下,才收發簡訊。得到別人完整的注意就像一份贈禮,一對一的專注是每次互動的基礎。
?
現在光把工作做好是不夠的,要在職場勝出,你必須做得高明、與眾不同。而且辦公室裡有許多你從來沒有注意到的細節,值得你下功夫。職場禮儀經典著作《最後一個甜甜圈不要拿》暢銷作家茱蒂斯?博曼要在這本書中告訴你,如何掌握每個「關鍵細節」,做得高明、做得漂亮,讓「做得高明」內化成為一種心態、一種工作的狀態,進而感染他人。透過持續不斷的練習,最終您將能成為上司、同事、客戶眼中「值得認識」的人!
?
在本書中你可以知道:
?「一般」做法與「高明」做法的差別
?真實發生過的職場小故事,別重蹈覆轍!
?可立刻執行的行動步驟。
?即使透過,包括臉書、Line、Skype、視訊會議等各種科技通訊工具也能展現專業形象。
?有效掌握每個致勝細節,脫穎而出!
?
高明推薦
?朱立安國際禮儀講師
?邱詩瑜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講師
?臧聲遠《Career職場情報誌》總編輯
?盧智芳《Cheers快樂工作人》總編輯
?
凡是握手、交換名片、目光接觸本書都有深入的解說與層級的比較,姿態、位置與時機的拿捏也多所著墨……有助讀者在工作場所中脫穎而出,更上一層樓!──朱立安 國際禮儀講師
?
本書不落傳統禮儀書的窠臼,……有許多相當創新獨到的實戰寶典,值得網路世代的各位細細品讀。──邱詩瑜 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講師
博客來
- 新功能介紹 作者: 茱蒂斯‧博曼
- 原文作者:Judith Bowman
- 譯者:呂佩憶
- 出版社:遠流 新功能介紹
- 出版日期:2014/11/29
- 語言:繁體中文
破解時間密碼 | 一心多用:淡定時間管理法 | ||
有趣的時間管理 | 效率工作人的表格式思考術 |

商品訊息功能:
破解時間密碼 | 一心多用:淡定時間管理法 | ||
有趣的時間管理 | 效率工作人的表格式思考術 |
公事包裡不要放衛生紙:從A到A+的職場禮儀聖經評鑑開箱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棒喝不長進年輕人?錦雯妄論 今又道歉懺悔!
藝人黃錦雯近日與慈濟義工赴新北市烏來區,協助蘇迪勒颱風受災戶重建家園,她19日在臉書PO文酸現在的年輕人只會積極參與社運,卻不見人到災區幫忙,要「給這些不長進的年輕人當頭棒喝…」此番言論引來網友撻伐。甚至連政大陳芳明教授都忍不住跳出來替學生講話,「為什麼行善必須那麼招搖,那麼高人一等,而且還要一竿子打翻一群人?……她的奇談怪論,已經太落伍了,太自抬身價了。」陳芳明在臉書上如此感嘆地寫著。
此外,《雞排英雄》導演葉天倫也發文對應錦雯的言論:我不欣賞「不幫我做善事的人就是有問題的人」
由於批評聲浪紛至沓來,藝人錦雯似乎已經察覺事情鬧大,因此在今(21日)凌晨於臉書公開道歉影片,「對於轉po文章的事情,本人深感抱歉與懺悔!我的原意是希望更多年輕人的力量來參與~魯莽的po文再此深深跟大家道歉!」影片中,錦雯提及現場也是有年輕人來幫忙,「我應該要經過求證,身為一個公眾人物本來就是需要很謹言慎行。」
父親節來襲的蘇迪勒颱風造成新店烏來山區重創,各界紛紛入山救災,當然也會包括學生、藝人在內。原本都是一種出乎善心自動自發的行動,卻還是有些網路文章、酸民硬要東拉西扯,把不相干的問題拉進來,這次錦雯「誤觸地雷」引發眾怒,似乎就是引用了偏頗的網路文章所致。
當錦雯的文章po出之後,台灣文學評論巨擘、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說,他明明就有參加社運又到烏來救災的學生,為什麼要如此偏頗表達?陳芳明在臉書上的文章說:「真的很抱歉,我不知道誰是黃錦雯,但是這種偏頗的言論,正好彰顯了行善者的矯情。我的學生蔡昆儒,參加烏來的救災工作長達一個星期。他是政大中文系的畢業生,現在已經考上政大台文所。他正是學運的積極參與者。在災後第二天,他就進駐了烏來。他積極清除污泥,與所有的義工一起獻身。為什麼行善必須那麼招搖,那麼高人一等,而且還要一竿子打翻一群人?年輕一代的社會參與,絕對不是黃錦雯所能想像。她的奇談怪論,已經太落伍了,太自抬身價了。」
根據報導,邀請錦雯救災的友人陳霆也代為「說情」解釋,確實看到災區有一群年輕人來幫忙,陳霆還吸收外界砲火,稱是因為自己神經大條,2天前見錦雯轉貼網路文章,原本想告知她要小心,後來沒立即糾正,導致她救災的善意弄巧成拙。